“胃”,肠怎么了???
咦,这些老年朋友们正专心致志的看着什么呢?
点我一下
活动现场
接下来,让我们一起学习下本期科普知识吧!
为什么肠子里会长息肉?
该如何预防?
结直肠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,其发病人数位列恶性肿瘤第三位。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肿瘤登记数据显示,2015年我国新发结直肠癌约38.8万例,因结直肠癌死亡的患者数约为18.7万人。而90%左右的肠癌都是由肠息肉病变引起的。那么,什么是肠息肉?为什么会长肠息肉?又该如何预防肠息肉呢?
一、什么是肠息肉?
肠息肉其实就是肠道内多余的"肉",它是扎根在肠道黏膜里的隆起性病变,有时候会隐藏在弯曲的肠道褶皱里,不容易被发现,然后慢慢吸收营养,慢慢长大。
二、肠息肉的分类
根据癌变的可能性,息肉分为腺瘤性(肿瘤性)息肉与非腺瘤样(非肿瘤性)息肉。其中,非肿瘤性息肉包括炎症性息肉、增生性息肉以及错构瘤性息肉,腺瘤性息肉包括管状腺瘤、绒毛状腺瘤和管状绒毛状(混合型)腺瘤。
成人发现的肠息肉大多为腺瘤,腺瘤样息肉发生恶变的可能性与其体积大小、组织学类型和不典型增生的程度相关。腺瘤直径大于2cm者,约有半数癌变。绒毛状腺瘤癌变率更高。
三、为什么会长肠息肉?
不良的饮食和生活习惯
高脂肪饮食
高蛋白饮食
低纤维饮食
久坐
缺乏运动
吸烟、饮酒
代谢异常
超重、肥胖
高脂血症
2型糖尿病
非酒精性脂肪肝
遗传因素
家族成员中有人患有肠息肉时,其他成员发生肠息肉的概率明显升高。
家族性息肉病具有明显的家族遗传性。
肠道慢性炎性疾病
溃疡性结肠炎
克罗恩病
慢性腹泻
肠道血吸虫病
肠结核
四、如何发现肠息肉
肠镜检查是目前诊断结直肠疾病的金标准,通过肠镜可以清楚观察到肠粘膜的病变,如炎症、糜烂、出血、息肉、肿瘤等。当大家有了疑似肠息肉的症状(便血、粘液便或便秘、腹痛、腹泄)时,可前往正规医院进行肠镜检查。
五、得了肠息肉后该怎么办?
在发现肠息肉后,建议大家尽早切除,并定期复查,最大程度地预防肠息肉发展为肠癌。
六、如何预防肠息肉?
1.健康饮食:少吃高脂肪、高蛋白食物,多吃富含膳食纤维、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。
2.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:戒烟限酒,加强体育锻炼,建议每周运动五次,每次不少于30分钟 。
3.尽早治疗肠道炎性疾病,防治恶性病变。
学完肠息肉
接下来让我们学习一下
胃炎到胃癌的距离吧
胃炎到胃癌——到底有多远?
一、胃癌发生的Correa模式
第一阶段:慢性非萎缩性(浅表性)胃炎
胃黏膜组织学上有炎症细胞浸润、组织水肿等。
第二阶段:慢性萎缩性胃炎
慢性萎缩性胃炎与年龄增大、肌体衰老、器官萎缩是相平行的。慢性萎缩性胃炎可能发展为胃上皮原位癌。萎缩性胃炎是胃癌主要癌前病变,经过多阶段、多基因变异积累发展为胃癌。
第三阶段:肠上皮化生、不典型增生
胃炎反复发生,胃黏膜反复受损又修复,结果胃里长出了本该在肠道才有的细胞,出现了“肠上皮化生”。 “肠上皮化生”往往被认为是癌前病变,发展下去,就是胃癌早期。
第四阶段:胃癌
经过前三步的逐渐发展累积,慢慢胃癌就来了。作为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,胃癌早期缺乏特异性症状与体征,因而经常导致失去最佳治疗时机。
二、如何尽早发现胃癌
早期胃癌多无症状,部分有消化不良症状。进展期胃癌则会出现上腹痛、厌食、乏力、体重减轻等症状。
在有上述症状后,患者可前往医院进行血清胃蛋白酶原检测、促胃液素-17检测、幽门螺杆菌检测及内镜检查,以明确是否患有胃癌。
三、如何预防胃癌
胃癌往往是由于不健康的生活饮食习惯、幽门螺旋杆菌感染、遗传或处于癌前状态等四个危险因素导致的。因此,可以从以下几方面预防胃癌:
1.健康饮食:避免进食对胃有强烈刺激的食物,戒烟戒酒,不暴饮暴食,尽量饮食规律等。
2.及时根除幽门螺旋杆菌:发生幽门螺杆菌感染后,应尽早治疗,严格遵守医生嘱咐的服药疗程,切忌自行停药。
3.定期体检:家族中有胃癌病人的人员,应定期进行健康体检。
4.积极治疗胃部疾病。
保“胃”健康
从“肠”记忆
下期精彩继续~
第六期课堂预告
2020年“敬老月”科普宣传周第六期课堂来自省老年医院综合外科医生:黄海滨医师,授课题目:《突出的腰椎间盘可以被压回去吗?》;邱炜主治医师,授课题目:《乳腺疾病防治》。
授课地点:1号楼B1层
授课时间:10月26日(星期一)上午9:00-10:00
可别忘了
课后还有健康咨询活动哦
和专家面对面交流
更多惊喜等您来~
2020/10/26
(第六期)
第六期讲者:黄海滨 医师
医学硕士。
擅长:创伤、各类骨折、颈腰腿疼等骨科常见疾病的诊疗。
第六期讲者:邱炜 主治医师
擅长:乳腺癌及各种乳腺良性肿瘤的诊治。
供稿:消化内科
编辑:钟怡婧
往
期
文
章
厚德 仁爱 精诚 尚新
长按二维码关注
福建省老年医院服务号
长按二维码关注
福建省老年医院订阅号